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精進不懈,惜福培福


精進不懈,惜福培福    聖嚴法師

凡是人類的工作、事業,以及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都稱為業。
樂業就是不論成敗、貧賤、富貴,都能盡自己的本分,努力的工作。成功不驕傲、失敗不氣餒、貧而能刻苦、賤而能上進、富而能節儉、貴而能勤勞,這是敬業樂群的基本定義及原則。
能夠如此,那就是知福、惜福、培福、植福,而使得人人有福了。


 

四種禮拜與無相禮拜三層次

四種禮拜與無相禮拜三層次  聖嚴法師

 
初入佛門是有求禮拜及有相禮拜。求平安、求智慧、求幸福,是正常的心態。所謂有相,是指有對象、有目的。面對佛菩薩聖像,或對特定的佛經,每天定時定數禮拜,為己為他,消業障、除煩惱。學佛既久,便知無求無相才是修行的究竟目標,所以每天照樣面對佛菩薩的聖像禮拜,只是一種恆課。

四種禮拜

現在,介紹四種禮拜的方法:

(一) 感應禮拜。希望用禮拜求得佛菩薩或護法神的感應。例如求健康長壽、家庭和諧、官運亨通、財源滾滾、子女聰明、子孫繁榮、出門平安、萬事如意等。

(二)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感恩,或為崇信,這種禮拜是從行為者內心自發產生的,對於受拜的對象沒有一定的授受關係,他不會因你禮拜而多了什麼或得到什麼,得到利益的乃是行為者自己。

(三)懺悔禮拜。也就是從慚愧而懺悔。如果是一個非常驕傲、我慢心很重的人,不容易向任何人低頭,更不容易叫他趴在地下禮拜。

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者正在學著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為誠實、溫和、謙沖。

有錯誤能夠承認,真誠懺悔,就相當於衣服髒了,用肥皂水洗了再穿,髒了再洗,那衣服還是保持乾淨。如果根本不洗,那衣服永遠是髒了,還以為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凡夫犯錯,是正常,自己認錯,是美德。人非聖賢,豈能無過,聞過則喜,知過即改,便是賢者,也是禪者的心行。

(四)無相禮拜。無相須從有相開始。觀身、受、心、法的四念住,觀四大、五蘊的和合身心,若能觀成不淨、苦、無常、無我,那就是實證無相。無相懺為什麼要從有相開始?因為凡夫的心,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無我、無相,一定要從有我慢慢體會到什麼是無我。

無相禮拜三層次

無相的禮拜,有三個階段:

(一) 知道自己在拜,而指揮自己禮拜。拜的時候,全身任何一個部分的動作和感覺,都清清楚楚。在這個情況下,你的心一定要很細,很有耐心。

(二) 知道自己在拜,感覺到自己在拜,但是不需要用心指揮。而你看得清楚你的身體在禮拜。這時候你不用想:「我在拜。」因為你已經不再指揮他了。你是個旁觀者,知道有人在拜就好。

(三) 你自己在拜,人家也看到你在拜,非常正確地在動作,可是你自己已經沒想到自己在拜,也沒有想到有一個人在禮拜。這時已進入到與無相相應的階段。但尚不是開悟,是你的心已經非常寧靜、穩定,不受內外境界所感染。

正在這時,如果機緣成熟,驚天動地的悟境,就可能突然在你的面前出現。(摘錄自《禪的體悟‧禪的開示》)
 
 

 

 

太極拳在臺灣

 
     
太極拳在臺灣    作者  郭應哲 副教授

摘錄自~~~東 海 大 學 政 治 系 副教授
臺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 秘書長 郭應哲
發表:大韓民國全州市2005年9月2日
演講:國立體院2005年10月21日

 
1949年(民國38年),蔣介石率領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隨之遷移至台的大陸各省人士達二百萬人,予臺灣當地各方面之影響極巨。 而太極拳,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面向。流傳至台的太極拳至少有三個特色:
第一、具體而微。臺灣有太極拳之流傳也自1949年始,而來自大陸各省,流派甚多,其中亦不乏代表性傳承,可以說是太極拳一個摘要切面,具體而微。
第二、延續傳統。中華民國政府至台之後,處處標榜其系中國文化道統之所在,比如其國民教育系統中,往往聲稱蔣介石乃祖述所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以迄 國父孫中山先生」,此一說辭,當然是蔣介石為其威權政體尋找正當性的政治宣傳,但也正因為所謂「傳統中華文化」具政治正確性,臺灣的中國人很習慣以「保衛、復興中華文化」來看待中國老東西,太極拳的傳承在此風氣之下,標榜傳統師承,若欲探訪太極拳面貌,在臺灣,頗有「禮失求諸野」現象。
第三、融合創新。臺灣地小人稠,太極拳來自大陸各省,流派紛陳,習武者若難抑廣習博參之念,則轉益多師相當方便。故在各派家法之外,目前臺灣太極拳家,不乏兼長數家而獨樹一格者,在保守傳統流派之外,又能出入自得。
總的來說,臺灣雖是中國文化邊陲地帶,但因1949年局勢之大變局,兩百萬大陸各省軍民入台,帶入了多姿多采的各省人文景象,中國薈粹於臺灣,太極拳只不過其中之一。複以島國遺民,往往崇憬原鄉斯文,寶之護之,情切過於故國同胞,傳統文化中興於臺灣,太極拳居其一。而臺灣地小人稠,加以半世紀和平發展,對太極拳的創造發展也提供了良好條件。
以下謹根據本人的見聞,並參考相關資料,就臺灣流傳之太極拳現況,予以述評。
壹、陳氏太極拳
臺灣流傳的陳氏太極拳,雖然傳人不多,但陳太主要的流派,卻都俱全。曾在京隨陳發科練拳之潘泳周指出:陳氏的拳藝在台是很齊全的,包括陳氏頭套十三式大架、新架(按:指十四世陳有本所創)、小架(按:指十五世陳清萍于趙堡鎮所創)以及二套炮捶都有。現分說如下:
一、杜毓澤(光緒23年~民國79年,河南省博愛縣人)1:所富傳承為:跟十六世陳延熙習有老架,並一部份炮捶。又跟趙堡架系十七世陳名標習小架及炮捶。故其輩份可到十七世,乃在台最高者。杜氏所從藝者,皆陳氏名手,乃因杜氏尊翁杜嚴,兩榜出身,點過翰林,當過知府,望重一方。陳鑫《太極拳圖說》乙書之序文,即出杜嚴之手。故杜氏傳承特別。如依徐紀所論,杜氏之拳架,可有三項地位:
(一)保存陳延熙「老架」練法,與今日習見者不同,為比較研究重要資料
(二)保存陳名標的「忽雷架」,依徐紀所訪,今在陳家溝亦無練習者,可稱稀有。
(三)炮捶兼老架、小架二系,亦獨樹一格。
杜氏之拳架古樸、簡潔、嚴謹,穩重大方,與今日習見特別強調纏絲抖彈,並且形諸於外的練法,確有不同。

二、王鶴林(河南省博愛縣人)2:陳氏十七世陳發科宗師到京授藝,即王鶴林家所聘。蓋以王氏體弱多病,乃父伊文公在京,特經杜芾堂引介敦聘陳氏到京施教,時為民17年間。抵京後安置于「覃懷會館」。陳氏在王家院落單獨學了五年。之後,王氏於民28迄30年間在陝西省城固縣就讀西北大學,結識17世新架陳子明,又時加請益。王氏的拳架,舒坦大方,為其特色。而延師到府授藝,西席東少主之關係,自有不同。其在台傳人不少,早年門生如黃浩然、劉金科、林秋山、林石桂、陳慶發、王清璋、張大昕、陳南光等人,目前其妻舅賀紀林在台中頗有傳授。
三、潘泳周(江蘇省吳縣人)3:於民國20年就讀北平大學時,到「覃陽會館」與陳發科習藝,習得大架頭套十三式與二套炮捶。其拳架柔和內斂,剛烈不形於外。潘氏長於文采,著述甚豐,于太極拳理髮明甚多,著有《陳氏太極拳大全》二卷等。此外,潘氏宏揚陳太甚力,門下傳人目前有教拳者,如劉德長、洪塗生、洪允和、李心發、江弦蒼、馬延基、林純仙、蕭抒國、管仲福、張東海、徐東啟、林耀堂、余仲苗(以上在台);潘元德、周文沛(在美)等等。為數甚眾。在台影響力甚大。
四、王夢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鄰村招賢鎮人)4:為陳發科早年弟子,民15年與陳之外甥王司孔共同學陳氏老架于陳氏故居。王之拳架,據徐紀所見,與杜毓澤「幾乎全同」。
五、郭青山(河南省溫縣城北東梁所村人)5:習新架于陳省三。
六、王晉讓(民前6年~85年,河南省沁陽徐堡鎮人)6:是在台傳趙堡架的名師。其拳架習諸于18世陳應德。徐堡鎮離趙堡鎮只有二十來裏,王氏因曾遇盜賊幾遭不測,家中長輩遂聘陳應德每月來家中授課一周,連續三年。他自謙三年只學一套空架,後更因為見了楊太傳人厲毓海的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來台後於民53年間始開始教拳。王氏所習,大陸或稱「活步方圓架」,俗名「忽雷架」,臺灣則多稱「陳家小架」或「趙堡架」。其特點為架子小,拳打臥牛之地,王氏授拳之場所不過二坪大小。而演來松活抖彈,全身顫抖,全不用力,概走柔圓纏絲之勁,而勁發瞬間,觀之不甚美觀,不見驚人之舉,而卻能服人;推手之功力亦甚受推崇。因此臺灣習陳氏太極者,往往再問學于王。可見王氏之藝在精不在多,而外似無華,內實菁英。

貳、楊氏太極拳
在台楊氏太極拳名家甚多,不只系出嫡傳名門,而拳藝醇正老道,功夫高強者頗不乏人,故往往享有威名,而門下英才更是輩出。間有別辟蹊徑,而另享名號者,鄭子太極(鄭曼青系)、黃氏太極(黃性賢系)等等。可以說,楊氏太極在台之發展甚為蓬勃,且推向全球,享譽國際。其次,某些宗教修煉派別,或者更專精某派武術者,或另樹一格太極拳,每從楊氏拳架而衍生,此類別另立他節說明。
一、王延年(山西省太原市人)7:幼即好武,亦好丹道之術,民29年曾修道於金山派門下,道號上壽子。民21年,承形意拳老師穆修易介紹,拜山西省政府秘書王新午學習太極拳。民34年,又承丹道名師張茂林介紹,拜于楊澄甫之徒張欽霖門下。據載,張欽霖告之曰,所傳乃「楊家秘傳」。故王氏衍派謂「楊家秘傳太極拳」。來台後,不只勤於教學,且熱心太極拳之相關發展。從習者眾,不乏社會各界各流,並遍及世界。其發起或參與之太極拳相關組織,均具開創性及代表性,諸如民40年偕眾成立「臺灣省國術會」;民49年偕陳泮嶺等成立「中國太極拳俱樂部」,任總教練。民52年與韓振聲等成立「中美文化經濟協會太極拳學術研究委員會」。民55年與韓振聲等成立「中國太極拳學術研究會」,任教練、委員會主任委員。民64年與石覺將軍(曾任考試院銓敘部長)成立「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並繼石覺擔任第五屆理事長。該協會即今之「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要之,王氏乃在台推展太極拳,尤其組織發展上之主要代表性人物。其門徒甚多,較資深者如侯先助、侯海全、李進川、林景泰等等。

二、王子炬(子和)(民前1年生,山東省濟南人)8:其楊氏太極拳主要師承于呂殿臣,而呂乃楊澄甫幼徒,或與董英傑、李亞軒、崔一士等均為楊澄甫之得意門生。此外,王子和另有傳授,藝不只出於一家,主要有二:其一、李香遠(字寶玉)。李氏習藝于楊兆林(字振遠),兆林乃露禪長子鳳侯子,鳳侯早死,故兆林之拳藝出於班侯所授,乃楊家小架系統。此外,香遠亦曾受藝于郝為真,也有「武氏太極」之傳。其二、李壽籛。王子和來台後,曾又與壽籛苦練兩年,壽籛藝乃少侯及班侯之徒僧妙蓮所授,也是小架系統。董英傑於《太極拳釋義》中曾雲:「振遠先生之拳系緊湊之架子,打來不快不慢,澄甫先生系寬大柔綿而緩,少侯先生則緊湊而速」。故詳究之,王子和之太極拳兼楊武二家,武氏出於郝為真,就楊家而言,又兼班侯、少侯、澄甫三者。一般說來,王氏之拳架概以平跨走趟子,特重腰腿功夫之鍛煉,演來松柔而舒展,大開大展,招招之間,均出諸以精准之線條。中軸安穩,手足出以自然,狀似懸絲傀儡然。此外,又特重推手訓練,彼名之為「對待發勁的架子」,來自于楊家小架之緊湊快速手法,及剛猛之勁,在推手中練習。發人剛中帶脆,手法快速連綿,角度出之以巧,不見濁力。准此,體用兼備,次第儼然。尚值一提者,王氏有二徒,一為郭秉道,一為鄧時海,均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故王氏傳衍,布於各級學校之中,使其推廣佔有一定之優勢。當然,其門徒遍于社會各界,不乏名流,自不待言。王氏授藝之處,名為「華步庭」,而其拳藝又名之為「楊氏武藝廣法系統」。現錄其譜系如下:
三、鄭岳(曼青、曼髯)(民前10年~64年,浙江省永嘉人)9:鄭曼青早於大陸即享威名,曾任職中央軍校及任湖南省國術館長,其拳藝依陳微明所敘,乃出於楊澄甫,陳氏雲:「楊師澄甫南來,(鄭氏)從學太極拳六年,師德配侯夫人抱疾垂危,得君援劑而起,師感之,悉以口訣相授,他人所未聞也」,此外,複有道家內功傳承,陳微明雲:「(鄭氏)至蜀,複遇奇士與究,道益晉」。而其門內則多傳承自張欽霖而來之左萊蓬,左氏內功。鄭氏於台公開授太極拳甚早,其門徒頗多以授拳為專業,門下菁英輩出,均卓然成家,個個能打,在台蔚為一派,故或稱為「鄭子太極拳」,乃楊氏在台傳承而別子為宗者。鄭子太極拳要求,全身要鬆淨,所站之樁是高架子,但跨腿足能接地之力,狀似柔軟無力,然觸之發勁十分剛猛渾厚,特徵十分獨特。其能蔚為一派,喊出名號,特徵明顯亦要因之一。鄭氏人稱「五絕」,蓋指其身兼拳、醫、詩、書、畫五藝,更善囑文,於拳理之闡揚,著作甚豐。其門下弟子較富聲名者,諸如陶炳祥、梁棟材、羅邦楨、陳志誠、黃性賢、劉振寰、干嘯洲、吳國忠、宋志堅、鞠鴻賓等等,再傳徒眾,不計其數。而諸子均望重一方於太極拳界。系出吳國忠之陳取寬氏於臺灣嘉義成立「如魚太極拳學院」,駸駸然有成家之象。
四、黃性賢(民前1年~81年,福州人)10:少時即學白鶴拳、羅漢拳,來台後又拜虎尾二高林國仲為義父,習百草傷科與縱鶴拳。又訪鄭曼青,入其門下。民44年曾參加臺灣省國術比賽,得太極拳組總冠軍。45年應新加坡福州十邑同鄉之請,赴新加坡授拳,此後即在星馬授藝。民69年後又逐漸返台活動傳藝,達數十次。尤其「鬆身五法」相當廣傳。晚年退居馬來西亞砂?越州首府古晉「靜居晚棲」,終返逝于福州,落葉歸根。黃氏太極拳藝出於鄭子之門,而其福州鶴拳功底乃究其武學不可忽?者,終能獨樹一格或得力於斯。其成名甚早,以故飄然南渡南洋,再返臺灣,頗能風靡一時,功夫高強甚有傳誦,故又名之為「黃氏太極拳」。其在台弟子以施錫欽、王明義較有名。
五、張敦熙(江西安義人)11:張敦熙先習「字門拳」,少時又兼習各家。民19年于天津拜通臂門張策二弟子周景海為師,而張策為「京東三張」之首。張策以通臂成名之後,又拜學太極拳于楊健侯,故張敦熙兼習有楊氏太極拳。據其門下弟子言,張氏之太極拳,手法快速,而擅長節拿抓閉,內勁甚深。其於學術研究投入頗多,作品具一定學術水準。張氏在文化大學國術組授課多年,弟子多該時之後出。
六、熊養和(江蘇阜甯人,曾任阜甯縣長)12:幼即廣泛接觸武術,所學太極拳出於楊家,來台後避居宜蘭,逐漸傳授其武藝,太極之外名之為少林。而太極相關有拳、刀、劍等,均有專著,為在台授太極拳較早並影響力較大之諸子之一。其拳架大開大合。入門所練,強調低襠,幾乎貼地而行,類陳家溝之「娃娃架」。早年之門生有俞賢詮、郭延獻、楊清玉、林祥華、簡天拱、林連富、陳皇、呂振忠、孟善夫等。幼徒黃清麟頗能保全其藝。其嫡孫熊乃祺能繼祖藝,現均居臺灣宜蘭。
參、其他流派
一、孫氏太極拳13:在台傳人有李燦(女士)、趙錫民、張英建、張世榮等人,均系鄭懷賢乙系,而習之于成都。且不專主太極,蓋形意、八卦均必兼學,其中李燦親近鄭懷賢多,能藝多。張英建曾獲台港澳國術總冠軍,張世榮授藝于台南。張世榮門下有張少泉教授,精于科學理論,結合科學,有《撒放論》等著作,允稱難得之作。另有居浩,曾著《孫氏太極拳》一書,當亦習此派。
二、武氏太極拳14:約有張峻峰氏有授。張氏乃山東省鄒平縣人,其八卦掌系出高義盛,形意拳系出李存義與張兆東,而太極拳則系出郝為真,故其太極拳明顯結合了形意、八卦,而張氏在台形意、八卦之聲名掩過太極,故此系傳之不廣。
三、吳氏太極拳15:早年在台有八步螳螂拳名師衛笑堂習此。自稱乃在上海向精武體育會的吳鑒泉所習。後民70年左右,有霍潔泉者來台定居,也有所推展,霍氏習於「香港鑒泉太極拳社」之吳公儀,為吳之入室弟子。自名其吳氏太極拳為「精武迷蹤太極拳」,為紀念吳鑒泉之友霍元甲。
四、吳峻山派太極拳16:為中央國術館吳峻山氏所傳,又稱八卦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實出自郝為真,八卦掌出自董老公。曾任中央國術館教務長,其弟子在台能傳其藝者有二,其一李元智,中央國術館第二期,畢業曾留校為教師。其二為傅淑雲(女士),乃參加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表演隊員之一。來台以傅之傳人較多。
肆、兼長太極拳之名家
一、陳泮嶺(民前20年~民國56年,河南西平人)17:曾任河南省國術館長、中央國術館副館長、黃河、長江水利工程總局局長等要職。來台又曾籌設逢甲學院。由於陳氏歷任要職,武術兼習各家,率出名門,故乃臺灣早期最具影響力之武術界人士之一。陳氏幼從乃父習少林,民初,從李存義、劉彩臣習形意,從佟聯吉、程海亭習八卦,從吳鑒泉、楊少侯、紀子修、許禹生等習太極。民16、7年間又曾至陳家溝研究陳太。陳氏在綜合諸家之後,編有共九十九式之太極拳教材,自稱兼采陳、楊、吳各家之長,姿勢選擇其較優,運動求其量大,應用擇其較廣,複溶合其四十多年之經驗及體會,並於民52年將之出版。目前在台或稱「九十九式陳氏太極拳」,實則除融合陳、楊、吳三家外,頗參有形意、八卦之義,故該趟拳架,綜合多種多家,習之不甚容易,而架式舒坦大方,體用賅備,確系優秀之創作。溯其源流,陳氏實蘊有統一太極拳架式之念。蓋民30年間,國府教育部、軍訓部曾合辦國術教材編審委員會,陳氏主持會務,經三年,編成統一教材五十餘冊,掛圖四十餘幅,未曾付梓,而內戰失利來台,原稿盡失。陳氏掛念於心,故來台後乃以個人之力繼踵前事,首先即編創出此一「九十九式太極拳」,故其書名之為「中華國術太極拳教材」而不稱他名。陳氏常年在台中農場授藝,其譜系目前以黃裕盛氏推廣最力。
二、張祥三、常東升、高芳先等氏18:其中張祥三系山東黃縣六合螳螂拳名家丁子成之徒,于民15年之「黃縣國術研究會」習得太極拳。常東升乃保定快跤名家,名聞中外。高芳先系青島國術館系統,亦以摔跤為拿手。故諸子之太極拳架子,均以楊家大架為底,卻不標榜嫡傳師承,而各擅專場。故張祥三多以六合手法,常、高二氏則多以摔跤詮釋拳架用法,亦能備一格。蓋此類拳家所在多有,今徒舉三氏為例。
伍、佛道門內的太極拳
一、南懷謹19:約民66年左右,南氏一時心血來潮,就傳了一套太極拳給學生,當時臺灣黨政高官如王升、蕭政之等人均同學,助教為李蔚亮,故而李學得較全。後中央大學余傳韜校長請南氏去傳授,也是李氏前往,教了三年。南氏只是休閒性質,未言師承何人,但系楊家套路,有些變化,架子低,弓馬要求多,以腰為主,旋轉往往達一百八十度。臺灣商界名人尹衍梁及政大企研所一些教授也學過。目前李氏在政大實小也教了十多年了。南氏並不刻意要發揚,曾有錄影帶傳世。
二、劉培中20:劉氏為臺灣昆侖仙宗的創派師父,也傳有太極拳,稱「道功拳」。劉氏曾參與臺灣太極拳界活動,並著有《道功拳劍秘錄》。據雲先由大內甯壽宮梁姓老先生所授,複由道祖(太上老君)再授。拳架類楊家老架而有異,第一、招式名稱有不同,第二、練法有不同,系深深結合該派修煉內丹術之法。該宗派甚為重視此一趟「道功拳」,其門下馬廷基言:「蓋言道者, 非自修身無由得成,然修身之法,不外學道與學道功太極拳兩事,因道之靜坐與道功拳,都是以修練本身關竅為主,同時因其理相同,其目的均在求長生不老,進而修煉成金仙不壞之體」。目前此派以張肇平、馬延基、林宜正、安守剛推廣較力,其中張肇平曾任太極拳總會理事長兩屆,馬廷基兼習多家太極拳,林宜正專注推廣道功拳,安守剛同時也大力在推動陳小旺系之陳太,故此派道功太極拳與太極拳密切相關而活力充沛。實則許多臺灣太極拳家都同時也是昆侖仙宗門人,接觸道功拳應不意外,比如李成枝、黃裕盛等人。
結論:
臺灣的太極拳來自中國大陸,然兩岸分隔越半世紀,其間固然不乏交流,時空畢竟有異,因此,臺灣的太極拳有了自己的傳衍發展。如果站在宏觀的角度,臺灣的太極拳是研究中國武術獨特而有趣的對照組,是中國武術演進史上,珍貴的資料。
臺灣人相當熱愛太極拳,在各社區,均有人推廣。這半世紀以來,雖然也遭受許多新興的,類似的運動專案的挑戰─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為「外丹功」及「元極舞」─,但是太極拳卻屹立不搖,時間證明了太極拳的優越,以及臺灣人對太極拳的喜愛。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漫談五禽戲之熊經


漫談五禽戲之熊經    鄭曼髯

     東漢華陀,字元化,人稱為神醫。創五禽戲,為祛病強身法,乃良醫醫未病者之妙用也。初見於莊子刻意篇,引上古之尚氣者,曰熊經鳥申。釋者謂熊能上樹,曰經:錯矣。經則常也,以熊終日搖擺腰膂,是為熊經。又釋鳥申為呻,亦錯矣。申即屈申也,以鳥之伸其翅與足也。旋又見謂熊經鴟顧,此有進乎熊經之說,行熊經時,乃垂頭擺腰。加以鴟顧者,乃平視也。華元化,蓋善於養形,而能祛病,惜乎年將百齡,而為曹操所殺。創五禽戲,即本熊經之意。曰熊、曰虎、曰鹿、曰猿、曰鳥。古即以⋯⋯
一禽字,包舉為禽獸也。其運動之主旨,其得最警策者,六字,曰:能使穀氣得消。吾國五千年來,乃尚穀氣養人,豈淺陋者所能知也。視今之所謂營養者,正相反,不知何臟何腑,需要營養,多致大病殺人,飛蛾撲火,亦自取之,不忍言也。然五禽戲之妙法,失傳已久。惟其所謂致汗出二字,夏日炎熱,微汗則可。秋收冬藏,運動至背與額,覺微有芒刺象,便止,不使汗出也。五禽戲,余補作之何難。不過自張三丰,倡太極拳後之今日,其理論至為精密,意義亦甚深奧,決非其他運動可及。五禽戲之不逮,亦已遠矣。惟太極拳,確能行運而後動之妙趣,尚氣導引之上乘也。非張真人造詣功深,安能及此。余今欲與老病及羸弱者,傳一熊經之戲,至簡至易之上古妙法,豈止祛病延年,反弱為強而已,進而求自衛,與臻上壽之方,垂手可得。茲略繫以簡介數言,倘能持之以恆,得能以運氣百日,自見其病體與羸軀,必有顯著之進境,一切疑難之症,無足慮也。此真強身之寶筏,非瓦釜之作雷鳴可比,且行熊經一戲,可兼得鴟顧,及五禽之戲,與太極運動之妙用。萬金易得,一法難求。勿自交臂失之,致使數十寒暑,匆匆付與東流也。
附述熊經必須注意者,三點如下:
一、熊經乃熊之經常動作,向左右捩轉腰膂不息,人須早晚飯後半小時行之,體弱者,可自二百動開始行之,或三百動;每隔五日、或七日,遞加五動、或十動。只許加,而不許減。故宜緩進,不宜欲速,加至十分鐘,或最高至十五分鐘,不加矣,必須求適意,以輕鬆愉快為得也。
二、行熊經時,不可如熊之垂頭,乃兼有鴟顧,求平視,頭不許動;隨身與腰轉捩。即太極拳所謂,虛靈頂勁,尾閭中正神貫頂。
三、熊經須如太極拳,要虛實分清,重如山岳,輕似鴻毛。譬如腰左轉,重心全在左腿,重如山岳。右腿,則輕似鴻毛矣。右轉亦如之,如此而已。
苟能得如上述三點要訣,則金雞獨立穩矣。倒攆猴,不讓靈猿之進退矣。抱虎歸山,便如虎虎之有聲矣。左右顧盼,斜飛勢,必捷於鹿矣。惟行之者,務須注意,以心與氣相守丹田,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猶須足心蹋地耳。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梅墨生談太極文化與太極拳


梅墨生談太極文化與太極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Ti46YHVkA&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20151202 TCM 梅墨生--养生法

20150727 读书 一拳一世界 太极拳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0clywSkFK0&feature=youtu.be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什麼是「無我」

什麼是「無我」-- 聖嚴法師

什麼是「無我」呢?所謂「無我」是要放下主觀,不計較自我的價值,但隨因緣的運作。如此,我們自然就會捨己從人,不堅持自我的立場,但求有利於他人;不會考慮自我的安危,但願有助於他人。最後,就可以達到賓主皆無的無我境界。
《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無我的境界。所謂的我相,就是自我意識的存在,而人相是對象意識的存在,至於眾生相,則是指意識到自我及許多對象的存在,而所謂的「壽者相」就是指主觀的我以及客觀的所有其他眾生的活動,他們在時間的關係上持續不斷的活動。

禪是什麼


禪是什麼 -    聖嚴法師

禪是什麼?
在印度是一種內省的方法和內省的工夫,也就是向自己的內心看,而不向外求。任何問題發生,不要只看那個問題,更當回過頭來看,為什麼那個問題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何會發生這種問題與困難?而要解決這個困難,還是得從自己開始。


 

收攝六根不外馳

收攝六根不外馳     廣欽老和尚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

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散手對練
















散手對練


奇正太極拳學苑 洪永發教練 & 黃敏鈴 - 散手對練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411478945580516&set=vb.100001552410112&type=2&theater

楊家太極拳散手對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zeiYi9nNE

太極散手對練---李焜煜.溫南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C7E5zgU0c

太極散手對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b04pLMFIk

熊養和公真傳太極推手散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5io8LmIZbQ

基隆市熊門武術--陳德洋大師與蕭富堂理事長散手對打表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M8IK6VqXQ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太極内功修煉

太極拳提高篇
太極内功修煉,太極必修課,太極拳功法       

翟維傳
翟維傳,1942年出生,河北永年縣廣府人,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自幼­習拳,先後拜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魏佩林、姚繼祖兩位宗師門下,是當代武式太極拳代表­人物之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y3toHQVes&feature=youtu.be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陳鑫的學拳須知

清 - 陳鑫 ( 1849 -1929 年 ) ,近代中國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著有《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拳引蒙入路》及《三三六拳譜》等書。

陳鑫的學拳須知 :

一、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能斂束,如何能學藝!⋯⋯


二、學太極拳不可狂。狂則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行跡,必帶儒雅風氣;不可狂於外,必失於中。

三、學太極拳不可滿,滿則招損。俗語云:「天外還有天。」能謙則虛心受教,人誰不樂告之以善哉!積眾善以為善,善斯大矣!

四、學太極拳者著當細心揣摩。一著不揣摩,則此勢機致、情理,終於茫昧。即承上啟下處,尤當留心。此處不留心,則來脈不真,轉關亦不靈動,一著自為一著,不能自始自終一氣貫通矣!不能一氣貫通,則於太和元氣,終難問津!

五、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書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

六、學太極拳學陰陽開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陰陽開合,非教者所能增損也!復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規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七、太極拳雖無大用處,然當今之世,列強爭雄,若無武藝,何以保存?惟取是書演而習之,于陸軍步伐止齊之法,不無小補。我國苟人人演習,或遇交手仗,敵雖強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國體之一道也!有心者,勿以芻蕘(指採草、砍柴之人)之言棄之。

八、學太極拳不可藉以為盜寇搶奪之資。如藉以搶奪,是天奪之魄,鬼神弗佑,而況人乎?天下熟能容之!

九、學太極拳不可凌厲欺壓人。一凌厲欺壓,即犯眾怒,罪之魁也!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酒戒

酒戒  -  聖嚴法師

至於不得飲酒,在印度乃是佛教徒的特色,其他宗教不僅不戒酒,甚至認為酒能通神。
本來釀酒不須殺生,並且可以成為藥物之一種,不應列為宗教的禁忌;但因為佛教重視智慧,若多飲酒容易亂性,而飲酒之後還能夠自制而不致昏亂的人不多,所以,為了保持經常清醒,利於精進的修行,特別是為了達成修定的目的,必須戒酒。
至於一般大眾,若據孔子所說的「飲不及亂」,無傷大雅。
所以若受五戒而不能戒酒,也可以捨掉酒戒或不受此一酒戒,還不失為三寶弟子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厚德載物二十五德



厚德載物二十五德   
 
資料來源 : 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cda9f0010181z9.html

一、口德 - 得饒人處且饒人:

1. 直話:可以轉個彎說;2. 冷冰冰的話:可以加熱了說;3. 批評人的話:一對一的說,要顧及別人的自尊

二、掌德 - 讚美別人,學會鼓掌:

1. 每個人都需要來自他人的掌聲;2. 為他人喝彩是每個人的責任;3. 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狹隘;4. 一贊值千金;5. 給別人掌聲其實是給自己掌聲

三、面德 - 不給面子是最大的無禮:

1. 中國人最講究的是面子;2. 任何時候,給對方一個體面的臺階;3. 看破別說破,面子上好過;4. 傷什麼,別傷人面子;5. 千萬不要揭人老底

四、信任德 -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1. 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2. 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機會;3. 疑人不交,交人不疑

五、方便德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1.與人方便,自己方便;2. 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輕輕扶一把;3. 為對方著想,替自己打算

六、禮節德 - " " 走遍天下:

1. 彬彬有禮,方能魅力四射;2. 禮多人不怪;3. 送禮送到位

七、謙讓德 - 鋒芒畢露者處處樹暗敵:

1. 切忌鋒芒畢露;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3. 勿在失意者面前談論你的得意;4. 人前勿張狂,人後別得意,為人應低調

八、理解德 -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認可:

1. 理解,就是給人方便;2. 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3. 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

.尊重德 - 把別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 :

1. 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嚴;2. 給弱者的尊重更可貴;3. 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4. 地位越高越不能輕視別人;5.把別人放在心上

十、幫助德 - 關鍵時刻,誰不希望有人拉一把:

1. 無私勝有私;2. 你的好,別人是會記住的

十一、誠信德 - 無信不立,狡詐者必無朋友:

1. 誠信為本,重諾守信;2. 誠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3. 失去誠信,百事不可為;4. 任何理由都無法解釋自己的失信

十二、實惠德 - 空頭支票,萬萬開不得:

1.許之以利,曉之以理;2.不以利益大小親疏你的朋友;3.盡可能滿足對方的欲望

十三、虛心德 - 讓別人顯得高人一等:

1.要一點含蓄,要一點謙遜;2.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3.虛心求教,成就大業

十四、欣賞德 - 使別人擁有優越感:

1.渴望被欣賞之心人皆有之;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3.要及時肯定別人的長處

十五、感恩德 - 不感恩,就別指望有下次:

1.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2.及時感激,切莫等到花兒都謝了;3.感謝你的對手

十六、援助德 - 雪中送炭,危難之中現真情:

1.別忘了買人情原始股;2.當別人危難時伸手援助;3.援助人時要讓對方樂於接受

十七、激情德 - 這個社會沉悶者太多:

1.成功需要激情;2.開朗熱情,堅冰可融;3.100%的激情去實現1%的可能

十八、形象德 - 使自己形象成為一流品牌:

1.名譽比金錢更珍貴;2.好形象容易獲得認同與喜愛;3.你的形象價值百萬

十九、愛心德 - 像春日的陽光:

1.永存仁愛之心;2.仁愛之人,易獲他人合作

二十、笑臉德 - 沒人會拒絕真誠的微笑:

1.願微笑之花開遍人間;2.微笑是人際交往的萬能鑰匙;3.用微笑輕鬆應付對手的挑釁;4.微笑著掙錢

二十一、寬容德 - 容不下別人,是因為自己太狹隘:

1.以容忍改變能夠改變的;2.寬容為懷,贏取人心;3.學會原諒別人的過失;4.有時,良好的關係是忍出來的

二十二、合作德 - 資源分享,利益均沾:

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2.合作才能雙贏

二十三、善良德 - 沒有人不想與善者為伍為鄰為友:

1.為善者可服人;2.勿以善小而不為;3.善待每一顆心;4.美德,生命中最閃光的部分

二十四、傾聽德 - 多看多聽,少開口:

1.會傾聽者得人心;2.傾聽是最好的恭維

二十五、寬恕德 - 感謝所有折磨你的人:

1.恕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2.和為貴,責人不可太嚴;3.讓仇恨之樹長出寬恕的鮮花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真正的修行






讓別人健康快樂愉悅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健康快樂是一種智慧。

 
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你的工作環境也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製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

把你的服務對象視為父母眾生,一切為他們的利益著想,以真誠心對待每一個眾生,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做眾生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他們服務。當你不求任何回報地去給予、去奉獻的時候,這就是你的修行,你會得到無比的快樂。你的事業、你的工作、你的一切都會順利。不要怕遇到違緣障礙,他可以歷煉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層次,增長你的智慧。

你的家庭就是淨土,就是你的寂靜處。要把你的淨土打掃的干乾淨淨,佈置的清淨莊嚴,要任勞任怨的盡你的責任和義務,擦掉灰塵就是擦掉你的業障,掃除垃圾就是掃除你的煩惱。你的家人都是你的親人,都是你的父母眾生、兒女眾生,都是你的金剛道友,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尊重他們,不要傷害他們,怨恨他們。

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你執著誰,誰就會讓你傷心,  一切都要看成如夢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棄,該做的還要去做,還要做好。

人生如同一場戲,戲已經開場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你是在演戲,哪裡有真的夫妻?哪裡有真的兒女?

既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戲當真,其實人間並不是我們的老家,眾生只不過是匆匆過客而已,有什麼可執著的,有什麼可計較的,少說一句又能怎樣?退一步又能怎樣?

凡事不要只考慮自己,要為對方考慮。只有去掉了自私、自利、自愛,你才能夠自在。你真正有了慈悲心、菩提心,你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誠意地去做,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如果你以寬闊的胸懷容納一切,包容一切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能經常查找自己的缺點,能不斷地去掉我執,這就是修行,否則修什麼呢?

其實,修行和生活,工作並不矛盾,佛性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然而人們陷入了繁忙的事務,到處奔走尋求,忘記、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從自心中尋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們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認真學,堅持修, 好好學,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夠解脫,今生一定能夠成佛。

生病的人,要找回健康;失業的人,要找份工作;傷心的人,要找到快樂;失望的人,要找到希望。我們一生幾乎都在為找事業、找朋友、找財富、找功名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找尋,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其實找來找去,找自己的心最重要。

怎樣找到自己的心?

第一、成就內心的真佛:有句偈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尊本來佛、自性佛,卻在耳娛聲色裡追逐迷失,找遍外在一切,忽略自家珍寶,空在世上幾十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很是可惜。因此,我們要作一個有智能的人,向心內覓佛,成就內心的真佛。

第二、點亮內心的燈光:現代人強調淨化環保、淨化社會,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從淨化自己、淨化心靈做起。因為我們的心,經常被愚癡、黑暗、無明、煩惱所遮蔽。我們每個人的自性裡,都有一盞心燈,點亮這盞智能的燈、般若的燈,就能趕走無明、煩惱。有謂美容、美顏、美姿,不如美心,點亮內心的燈光,就是美心。

第三、治療內心的病患:身體生病了要看醫生,心理生病了怎麼辦?有人求神問卜,有人看心理醫生,不過最究竟的,還是自己做自己的醫生,因為自己內心的病,自己最了解。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說法,就是要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病,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用戒來治貪,用定來治瞋,用慧來治痴,身心才會解脫清涼。

第四、發掘內心的財富:外在的財富,隨時可能因為水、火、盜賊、貪官及不肖子孫等而消失。然而我們心內的財富,是偷不去,也失不了的。比方:信仰、般若、慈悲、道德、精進、喜捨、慚愧等等,都是心中的財富,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你想擁有多少財富,就得看自我發掘多少了。

六祖慧能禪師曾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生活在世間,有人專找門路,有人愛找碴兒,找來找去,只有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家寶藏,心裡才會開朗,才會踏實,無論什麼樣的生活,都得自在。

可能您一個小小的分享動作,就可能照亮無數人的人生!人因夢想而偉大、更因行動而成功、你因學習而改變!請把您的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人成長!
這就叫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傳播正能量,擁有正思維,正能量!讓我們一起傳播正能量…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把良知啟發出來,則福慧果報無量。


用慚愧心來懺悔


用慚愧心來懺悔   聖嚴法師

       人不可能完全不犯錯。所謂「錯誤」,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者是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應該做得更好,但是沒有做得那麼好、不應該做得那麼差,卻做得那麼差,這些通通都是錯誤。這往往是由於自己的體能,乃至知識、技術、心力的不足,或者是環境的因素,讓我們犯錯。犯了錯怎麼辦?如果自己發現了,或者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你,要用慚愧心來懺悔。
 
      「慚愧」的意思,是覺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他人,然後懺悔:「但願佛菩薩能夠給我力量,從此以後不再犯錯,以前犯錯的責任,我願意承擔,也願意想辦法盡量彌補。」

       犯了錯誤要去改善,不但以後希望不要再錯,以前錯了的部分,自己也願意負責,並且用奉獻來彌補,這即是慚愧和懺悔。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們的性格會一天一天地改善,我們的人品,也會一天一天地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