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齋明寺禪修 –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百年的齋明寺 源於南海觀音
桃園,大漢溪畔,由古意盎然的大溪老街,直趨花木扶疏的山徑,盡頭,百年古剎齋明寺內安奉的觀世音菩薩,正諦視著溪水晝夜不捨地奔流。水的遷流,宣說著世事無常的教法;然而溪水終向大海,一如齋明寺的百年流轉,從佛教至齋教,隨著時代遷變,終究,歸向了佛的本懷。
一百六十年前,清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農民李阿甲皈依三寶後,渡海赴大陸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法號性悅。爾後,性悅法師帶著自南海請回的觀世音菩薩返回故鄉,於當地結蘆清修。這是「齋明寺」與正信佛教在大嵙崁一帶扎根的初始。
桃園,大漢溪畔,由古意盎然的大溪老街,直趨花木扶疏的山徑,
一百六十年前,清道光三十年(西元1850年),桃園,大嵙崁,
法鼓山接法務 回歸佛陀本懷
百年前的臺灣,齋教信仰顯盛,時勢所趨,
法鼓山倡導的「人間淨土」理念,於齋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