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武術花蝴蝶 常東昇大師 楊式太極拳及中國摔角演示

武術花蝴蝶 常東昇大師 楊式太極拳及中國摔角演示
          

打坐要具備的條件及忌諱

打坐要具備的條件及忌諱    聖嚴法師

請連結 You Tube 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gouBaZiaqo

聖嚴法師教禪坐

聖嚴法師教禪坐    聖嚴書房

請連結You Tube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gIq_QhXr_M

打坐的姿勢

打坐的姿勢   聖嚴法師

請連結You Tube 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xuRM-QXRFw

禪坐的功能

禪坐的功能    聖嚴法師

請連結You Tube 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LNWjrq4H2E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         聖嚴法師-

《法華經》裡將娑婆世界比喻為「三界火宅」,所謂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欲界」的眾生,追求的是五欲的享受。所謂「五欲」,就是色、聲、香、味、觸,也有人說是財、色、名、食、睡,總之都不離物質的享受。在人間,雖然五欲的享受能帶給人短暫的快樂和滿足,但是對五欲追求,就像捕風捉影一樣徒勞無功,風和影子都是虛幻不實的,勉強追求只會帶來痛苦。所以,人間的眾生雖然享受五欲之樂,但痛苦的時間其實是遠比享樂的時間多。至於天上的眾生,雖然能享受無盡的五欲之樂而不會有任何痛苦,但是天人的福報有一定的年限,當福報享盡以後,同樣又會回到人間來受苦,甚至到比人間更悲慘的地方去。

 到了「色界」,追求的則是「定樂」,也就是安住禪定而得到的快樂。雖然不同於五欲的欲樂,而且是大修行人才能享受到的,可是定的快樂,也只有在定中的一段時間內享受,一旦出定以後,定樂也會漸漸消失。

至於「無色界」,則是最高的禪定境界,此時不但沒有身心的活動,甚至連念頭的活動也沒有,只剩下微細的意識。但是這種禪定也有一定的年限或時段,當定力退失、出定之後,又會回到人間,甚至到地獄、餓鬼或畜生道去了。

由此看來,無論是欲樂或定樂,隨時都有可能失去樂的享受,而且很快就會帶來災難,所以都不是最究竟、最真實的。因此,三界就像火宅一般,燃燒著苦惱和不安的火。而我們都在煩惱中苦中作樂,雖然處境已經非常危險了,卻依然沒有危機意識,還是不斷追逐著不可靠、似是而非的快樂。

莫放逸


莫放逸     廣欽老和尚

 
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人生就完了。

趕快勇猛精進,莫放逸,多念佛是當務之急。

 

好人不寂寞


聖嚴法師108自在語-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己,時時處處你最幸福。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

The good are not lonely; the benevolent, happiest; ever and always help others and thus achieve the utmost happiness for yourself.

良い人は寂しがらず、善を行う人は心楽しく、いつも人を助け己を利する人は、最も幸せである。

좋은 사람은 외롭지 않고, 어진 사람은 항상 즐겁다. 언제 어디서나 남을 돕고 자기 자신도 이롭게 되어, 언제 어디서든 행복을 누릴 있다.

趙堡太極散手演示


趙堡太極散手演示

Zhaobao He Xiao Jia (small frame) by Song Yunhua. Clip shows applications for the various movements.
請連結You Tube 觀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eyNCVEEzbg&feature=youtu.be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太極拳經譜


太極拳經譜               陳鑫大師

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辟動靜,柔之與剛。
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
虛實兼到,忽見忽藏,健順參半,引進精詳。
或收或放,忽弛忽張,錯綜變化,欲抑先揚。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積力久,質而彌光。
盈虛有象,出入無方,神以知來,智以藏往。
賓主分明,中道皇皇,經權互用,補短截長。
神龍變化,儲測汪洋?沿路纏綿,靜運無慌。
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不先不後,迎送相當。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繞急相將。
高擎低取,如願相償,不滯於迎,不涉於虛。
至誠運動,擒縱由餘,天機活潑,浩氣流行。
佯輸詐敗,制勝權衡,順來逆往,令彼莫測。
因時制宜,中藏妙訣,上行下打,斷不可偏。
聲東擊西,左右威宣,寒往暑來,誰識其端?
千古一日,至理迴圈,上下相隨,不可空談。
循序漸進,仔細研究,人能受苦,終躋渾然。
至疾至迅,纏繞迴旋,離形得似,何非月圓。
精練已極,極小亦圈,日中則反,月滿則虧。
敵如詐誘,不可緊追,若 界限,勢難轉回。
況一失勢,雖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腸,不可稍讓;如讓他人,人立我跌,
急與爭鋒,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據形勝,
一夫當關,萬人失勇。沾連粘隨,會神聚精,
運我虛靈,彌加整重。細膩熨帖,中權後勁,
虛籠詐誘,只爲一轉;來脈得勢,轉關何難?
宜中有虛,人己相參;虛中有實,孰測機關?
不遮不架,不頂不延,不軟不硬,不脫不沾,
突如其來,人莫知其所以然,只覺如風摧倒,
跌翻絕妙,靈境難以言傳。試一形容:
手中有權,宜輕則輕,斟酌無偏;宜重則重,
如虎下山。引視彼來,進由我去;來宜聽真,
去貴神速。一窺其勢,一覘其隙,有隙可乘,
不敢不入,失此機會,恐難再得!一點靈境,
爲君指出。至於身法,原無一踰定,無定有定,
在人自用。橫豎顛倒,立坐臥挺,前俯後仰,
奇正相生。迥旋倚側,攢躍皆中皆有中氣放收,
宰乎其中。千變萬化,難繪其形。氣不離理,一
言可罄,開合虛實,即爲拳經。用力日久,豁然
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聖。渾然無迹,妙手空
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豈知我心,只守一敬。


太極拳論乾隆抄本

太極拳論乾隆抄本   
歌訣一

順項貫頂兩膀鬆:虛靈頂勁,氣沈丹田,兩背鬆,然後窒。
束脅下氣把襠撐:提頂吊襠,心中力量。
胃音開勁兩捶爭:開合按勢懷中抱,七星勢視如車輪,柔而不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而己意先動。
五指抓地上彎弓: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氣。如轉鶻之鳥,如貓捕鼠、勁如弓發矢,正其四體,步履要輕隨,步步要滑齊。
 
歌訣二

舉步輕靈神內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
莫教斷續一氣研: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左宜右有虛實處:虛實宜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意上寓下後天還: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辟如將物之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壞之速而無疑。

歌訣三

拿住丹田練內功:拿住丹田之氣,練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氣。
哼哈二氣妙無窮:氣貼背後,斂入脊骨。靜動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氣。在氣則滯。內三合,外三合。
動分靜合屈伸就: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
緩應急隨理貫通:人剛我柔謂之走,人背我順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與性唯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歌訣四

忽隱忽現進則長: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實則右虛,右重則左輕。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一羽不加至道藏: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雄豪所向無敵,蓋皆由階而及也。
手慢手快皆非似: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蓋不外強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
四兩撥千運化良: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衆之形,快何能焉?立如平准,快似車輪。偏沈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率皆自爲人制者,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爲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舍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此論句句切要,並無一字陪襯。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

歌訣五

極柔即剛極虛靈:極柔軟,然後極剛堅。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運若抽絲處處明: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藕斷絲亦連。
開展緊湊乃縝密:心爲令,氣爲旗,腰爲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待機而動如貓行: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歌訣六

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捩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長拳者,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捩、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捩、肘、靠,即乾、坤、震、兌,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以上係採、捩、肘、靠三丰祖師所著。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       聖嚴法師

 少欲知足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不努力、不爭取,也不是失去任何希望。否則,便會誤以為行菩薩道和成佛也是一種欲望,於是就不行菩薩道、也不想成佛了。這種觀念並不合乎佛法的精神,行菩薩道與成佛並不是「欲」,而是「願」,而且是許下了很大的悲願。
所謂「知足者常樂,少欲者離苦」,我們不但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以避免「求不得」所帶來的痛苦,還要進一步為眾人設想,把自己的努力奉獻給眾人、為眾人服務,使眾人都能夠遠離痛苦,得到真正的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的心其實是向外發散的。我們要經常練習把它向內收攝回來,回到自己的呼吸、念頭以及動作的感覺上。透過這樣的練習,就能夠逐漸放下外在的干擾,達到收攝六根的目的。
「為己求」是痛苦的,「為人求」雖然比「為己求」略勝一籌,但最好還是什麼都不求。如果能夠什麼都不求,只是不斷地努力耕耘、成長、奉獻,無論自己有多少力量都盡力爭取,得到了以後再奉獻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是別人無法奪走的,這也才是真正的快樂。
為了化解求而不得所帶來的痛苦,佛教教導我們要少欲知足、清心寡欲,才不會受到本能及欲望的干擾,而走上毀滅之路。所謂「少欲」,就是指對基本生活所需之外的東西,不做非分之想。 如果基本的生活所需已經齊備了,就滿足於現狀,不再做過分的貪求,就是「知足」。

如何做佛事?


如何做佛事?  聖嚴法師

 
所謂佛事是學佛之事,弘揚佛法之事,主要對象是人。課誦、聞法、講經、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羅蜜,都是佛事。

但是在中國一般的民間生活中,並沒有做佛事的觀念。通常只是在親友或眷屬亡故之後,才想要為他們做一點補償、救濟性的佛事,稱為超度、薦亡,而且是邀請專業的僧侶、尼師來為亡者誦經、禮懺。

做佛事的時候,亡者的家屬大都是站在僱主的立場,並不直接參與,共同禮誦;甚至誦經禮懺的壇場在做佛事,他們通常也只在一旁交際應酬、談話,乃至打麻將,而把佛事當成表示哀榮的點綴。這種情況,既對佛法不敬,也對亡者無禮,只可說是一種習俗的活動,不能稱為佛事。

做佛事必須具備虔誠、恭敬、肅穆、莊嚴的條件,最好是亡者的家屬、親友親自持誦、禮拜佛經、懺儀、聖號。必要時,禮請僧眾作為導師,指導、帶領佛事;壇場則不可吵雜、零亂、喧嘩。

佛事不是儀式,不可把佛事作為葬儀的一個節目來看。家屬親友必須盡可能地全體參加,能夠跟隨持誦最好,否則亦當陪伴、聆聽、禮拜。依亡者親友的虔誠、恭敬,感應諸佛菩薩,以佛法的神力及佛法的道理,給予亡者救濟及開導。因為做佛事就是召請亡者臨壇聽法,化解煩惱的業力,而得超生離苦。如果親友、眷屬對於佛事漠不關心,既不參與,也不禮敬,對亡者的功用,縱然是有,也極其輕微。

為亡者做佛事,最好是在過世之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通常,人在死後,若有重大的惡業,直接下墮三塗;若有眾多的善業,便可立即生天;若修淨業,即可往生淨土。否則的話,就在四十九天之內,等待因緣成熟,隨緣、隨業轉生。

在未轉生之前,為他超度,便能轉惡業的力量為善業的基礎,心開意解、積習漸消,便可超生天界,乃至往生淨土。如果已墮三塗,依親友眷屬做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減少亡者的痛苦,改善三塗的環境。如果已生天界,也能增進亡者在天上所享的福樂。如果已生淨土,也能使他蓮品高昇。即使是在四十九天之後,當然還是可以做佛事,同樣可使亡者得到超度與救濟的力量。所不同的是,如果死者已經轉生或下墮,就沒有辦法挽回他投生的類別。

根據《地藏經》的記載,若要超度先亡眷屬,應該恭敬、供養諸佛菩薩,讀誦、受持諸種佛經。如果依照《盂蘭盆經》的記載,應該布施、供養出家僧眾。綜合而言,以亡者親屬的立場,用亡者遺留的財物,盡力布施,供養三寶,救濟貧窮,利益社會,乃至等施一切眾生,使之離苦得樂,都是促成亡者超生離苦,往生佛國的助緣。

在七七之內,最好從過世的那一刻起,佛號不斷,是為助念。如果他在世時專修西方淨土的彌陀法門,當然為他專念阿彌陀佛,由數人或者一人一人地輪流助念。如果沒有任何法門是亡者的專修,當然也以阿彌陀佛聖號為其助念。假如生前已有專修的法門,例如常誦某一部經或常持某一尊佛菩薩的聖號,最好是以他所修的法門為其持誦迴向。

以我們中國的習慣,能夠在四十九天每天做佛事,當然最好;否則死後的頭七天或三天,乃至僅僅一天,或者每逢七期的那一天做佛事,都是好的。這要看亡者家屬的人力和物力的條件,可有伸縮增減。萬一人力、物力均不許可禮請僧尼做佛事,就算只有家屬一人,也應該為其誦經;若不會誦經,至少也會為亡者念佛才對。至於焚燒竹紮紙糊的房屋、家具、交通工具等冥器,以及經咒、紙錢、銀箔,乃至生前的衣物,都是民間信仰的習俗,與佛法的佛事無關。唯其有慰靈、祭典的作用,也不能一概否定。
以佛法的觀點,厚葬是沒有必要的,鋪張的葬儀也是多餘。與其以亡者的財物及親人的力量,做虛有其表的所謂哀榮的排場,不如拿錢去供養三寶、弘揚佛法、布施貧窮、利益眾生、功德迴向,更合乎佛法。喪葬宜力求莊嚴、肅穆、簡單、隆重;否則不是佛事,而是藉亡者的喪葬儀式來顯示喪家的虛榮而已。當然也不宜用貴重的衣物及珍寶陪葬,此對亡者沒有實際的利益,同時也浪費了有用的物資。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2013香港武聯首屆國際傳統武術錦標賽記錄片


2013香港武聯首屆國際傳統武術錦標賽 (20130518)

感謝 Sean Tseng 曾志强師兄 分享紀錄影片

 
.競賽活動

楊式太極劍 曾志強


 楊式太極刀 曾志強


 楊式太極刀 曾群傑


 楊式太極刀 曾煥祁


楊式太極刀 羅國興

ttp://www.youtube.com/watch?v=sY7G1AmrsJ4


.名家表演

 
牛勝先 武當劍


 宋光華形意拳


 張東武 陳式太極拳


 田金龍 綜合太極拳


 謝業雷 陳式太極拳


 吳光宇 吳式太極拳


 蕭琨 陳式太極拳


 李斌 形意拳


 吳信良 峨嵋武術


 傅清泉 太極刀


 宋老師長槍


 崔仲三 楊式太極拳


 香港武術隊匯演


 香港醒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