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太極拳鬆沉十五法


佳文轉載

太極拳鬆沉十五法    作者:王如飛

資料來源 http://wsq.qq.com/reflow/239476281#rd

1、實的部分身體從上往下放鬆而沉到腳底,如鬆而不沉,不是真鬆;虛的部分身體從下往上放鬆而飄或提起來,如鬆而不飄或不提,亦不是真鬆。太極拳下盤的沉提勁,就是這種練法之一。

2、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膝蓋過分受力,不是真正鬆膝。不要把膝關節承載過多的身勢重量,而是靠鬆胯把身勢重量下沉至腳底。如能鬆胯,則膝蓋鬆開自然受力。

3、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腰骨或腰肌過分受力,不是真正鬆腰。

4、有人說弓步的後腳稍許彎曲是對的練法,有人說弓步的後腳伸直是對的練法,其實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虛實狀態。對此我贊成太極名家董英傑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後腳,不用時為虛,可以稍許彎曲;用時為實,接對方之勁力卸落地面時後腳伸直,發勁時後腳蹬地由實變虛,亦可伸直。

5、有人把肩關節練得很靈活,以為鬆肩墜肘練到位了。其實「鬆肩墜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 肩關節」好鬆,肩胛骨難鬆。只有肩胛骨鬆開後,兩手臂才能相通,又利於氣沉丹田。

6、何謂腰胯帶領四肢,就是說四肢的一舉一動都受腰胯帶領;如果腰胯在這個勢完成運動後,上肢或下肢還有多餘的動作,那麼,說明腰胯與四肢的運動已脫節。

7、有人用彎曲膝關節來降低下盤重心和身體高度的練法,一不是鬆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關節僵緊,不利於虛實變化,又容易損傷膝關節。只有鬆腰、鬆胯的身勢下沉,腳底受力(不是僵滯長時間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時間的受力),膝蓋不受力,才是鬆沉。

8、當練拳中出現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為筋骨強度還不夠,而不一定是方法錯。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準,更不要去追求疲勞。

9、太極拳的精髓就是練出鬆沉勁,腳下生根的鬆沉勁是基礎勁,是底層勁,亦叫母勁,其他勁道都是由鬆沉勁展開生出。如身上無鬆沉勁而談練整體勁,那是沒用的空話。

10、只有鬆腰落胯,才能使身體中正的沉到腳底地面;只有沉到腳底,才能產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驅使身體由後坐勢變為前弓勢或由前弓勢變為後坐勢。與其說實腳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說實腳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1、鬆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驗,但不能從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鍛煉,基本的訓練是要從拳架、功法中去練鬆。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規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勁道與勢法都是白練浪費時間而已。從某種角度上說:練太極拳不是從套路開始,而是從勁道與勢法開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極拳的 「接勁」,是對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來時,我方承接運用之法。兩力硬碰硬,是為撞勁,當以大力者易勝,或者造成兩敗俱傷。「接勁」好比一個重球擊來,我「能吸住,而複擲出,乃為接勁」。所以,掌握了太極拳的接勁,也就掌握了太極散打的高級技藝。

14、所謂捨己,並非真的「捨己」,是順應來勢,伺機而動;乘虛而入,避實就虛;因勢利導,後發先至,這樣理解才較為得當。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階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點、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達到熟練程度時,就要訓練拳架式子的打法應用,當打法與內功整合之後就可練習自由搏擊了。雙方動手交流前宜詳辨甄別,明確交流規則,崇尚武德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