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第八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8

 

明白别人容易,明白自己甚難。克敵不易,克服自己心中的貪嗔痴三毒,更是艱難無比!
金庸 - 天龍八部
陰陽相濟、捨己從人 - 太極推手/散手
拳架為體、推手為用,太極拳的訓練邏輯由站樁、功架、器械、推手(分定式與活步)、散手(分招式對練與實戰搏擊),循序漸進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對於練習者進行築基養成。
太極推手可分為基礎練習(運用八門五步固定的招式對練)及自由推手練習(不限招式在一定的比賽規則下進行競技),是訓練學習太極拳者進入懂勁及散手階段的一種訓練法;藉由兩人餵勁走化的練習形式,來體會如何保持自身平衡,並同時破壞對手的平衡,練習時務求遵循推手通則:「鬆、沈、圓、整、聽、找、懂、用」的原則,身體需放鬆無一處著力以便於走化,並使自己下盤能夠生根,方能利用鬆沈借地之力使對手拔根,身心完全放鬆動作才會靈活貫串,勁才會順而不滯。
推手亦是一種人品的修練,推手練習並非爭強鬥狠爭勝負,而是互相幫助成長太極功體的養成訓練,推手過程中最容易感知ㄧ個人的品德心性,依據個人習拳的經驗,所有的學習項目當屬推手最難,難在一般人捨不掉、放不下、怕吃虧、好面子的個性,雖是人之常情但恰恰是推手功力進步的最大障礙;太極拳論最終總結的重點提示:「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鄭曼青大師對於捨己從人做了絕妙的詮譯:「吃小虧佔小便宜,吃大虧佔大便宜,不吃虧就被便宜」值得我輩推手的愛好者深思揣摩。
特此感恩傅崑鶴老師、陸關祥老師、莊茂山老師、林清智老師、林阿龍老師、洪允和老師、洪傳獻老師、呂振鉅師兄、郭宏志師弟教導推手/散手。
雙人基礎推手對練簡介:
雙人基礎推手對練彙集自傅崑鶴老師於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榮星分會所傳授之基礎推手練習方法,經由本會教練團予以連貫編排,做為同學在自由推手前暖身與技法複習之輔助訓練。
雙人基礎推手對練共有八種練習方法,分別為:單手單腿雙練法、單手雙腿雙練法、雙手雙腿雙練法、揉肘雙練法、大車輪雙練法、七動雙練法、四正推手雙練法、大履推手雙練法,這八種練習方法結合了平圓、立圓及八門 : 棚、履、擠、按、採、挒、肘、靠;五步 : 進、退、顧、盼、定之身手步法運用,為簡單實用的推手對練基本功法。
於練習雙人基礎推手對練時應遵循楊澄浦宗師所傳太極拳十要之基本要領,並在鬆沉圓整、輕靈貫串、勢勢到位下節奏緩慢的進行,透過相互反覆餵勁使練習者神、意、氣逐漸統合為一,經由聽勁著熟進而漸悟懂勁,可說是一種絕佳且實用的基礎推手訓練方法。
太極散手招式對練簡介:
散手對練在太極拳中亦為進入實戰前必練的重要功夫之一,能補助推手與大捋之不足,凡在推手或大捋時如人手易丢或無沾黏掤化諸勁,則散手尚焉。
太極拳中之散手對練完全與他派不同,其沾黏連隨捨己從人,內勁化發綿綿不斷,一如推手大捋勿論一手或一式均有化有發出乎自然,全以腰腿為主而無硬施強行等動作。
學者練習推手大捋至相當程度後,則散手之應用,萬不可不研究,否則如九仞之崇所欠一簣豈不惜哉。
太極散手對練分單人練習與雙人練習二種,單人練習方式甚多或用掌、或用拳、或用腕、或用肘、或用肩、或用腰、或用胯、或用膝、或用足。(共九節。節節能發人。)凡拳架中任何一勢一手皆可單練、惟姿勢、應用、內勁、及運氣等法,則非由名師傳授不可。
雙人練習係將全套十三勢拳架中各式一一拆開,隨每手用法互相聯貫合成散手對打。其間接連之處可謂天衣無縫千變萬化奧妙無窮,誠拳中之傑作也。學者如能將其全套上下手各式熟記,並能應用,則在單人盤架子時姿勢卽能準確美觀,而興趣愈覺濃厚,心身獲益恐非筆墨所能形容,至推手大捋時。更可左右逢迎出奇制勝,實為太極拳中之結晶,希學者切勿漠視之。(本段節錄自楊式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輯)
影片欣賞:
方祖豪與翁其璋 - 雙人基礎推手對練演示
方祖豪 2017 太極散手單練(上手)練習記錄
方祖豪 2017 太極散手單練(下手)練習記錄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
※鄭重提名推薦台灣南北兩位具代表性的太極武術家接力參加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太極武術名家 吳南宏老師(明因法師)
祥雲太極 邱敏祥老師
兩位老師與祖豪都是虔誠的佛弟子,亦是太極拳的鐵粉愛好者;對太極拳都有很深入的參悟,挑戰精彩可期,敬請期待。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第七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7

佛由心生,佛即是覺,旁人只能指點,却不能代勞。
金庸 - 天龍八部
信實誠正、慈悲喜捨 - 大地和風之養生太極
信實誠正為大地
With sincerity, integrity, faith, and honesty and the soil
慈悲喜捨為和風
With kindness, compassion, joy and equanimity as the gentle breeze
智慧妙法為淨水
With wisdom and Dharma as the clean water
殷勤精進為陽光
With dedicated diligence as the sunlight
增長一切諸善法
Nurture all kinds of goodness and virtue
去疑解惑除無明
Sweep away all delusion, ignorance, and doubt
堅定道心立弘願
Make great vows and steadfast on the path
愛灑蒼生淨心靈
Spread love and purity the hearts of all beings
悲智願行播善種
Widely sow seeds of goodness with compassion and wisdom
耕耘灌溉菩提林
Tending and watering the seeds to grow a Bodhi forest
人間菩薩一念心
With the heart and mind of a living Bodhisattva
預約淨土在人間
Let us turn our world into a pure land
慈濟內湖園區太極拳班,為2019園區歲末祝福搭配5分鐘「大地和風」歌曲之開場表演需要,由教練團將太極拳班同學平常練習的7分鐘鄭子太極拳拳架予以部份精減,共編排六種表演用功架,整套功架動作練習時力求展現開展、流暢的風格,期加強整個表演的張力,以達到兼具養生、健身與展演的綜效;分別定名為「大地和風 - 養生太極八法」及「大地和風 - 養生太極十三勢」,這六種功架難易相間,但整體而言更易於初學者學習與推廣,除了因應表演需要外,也做為同學日常基本功練習項目,同時也為正在因場地或時間限制表演煩惱的太極同道,提供另一表演功架之拳譜設計參考。
感恩慈濟內湖園區太極拳班行政志工團隊、教練團、全體同學,促成善緣,讓更多的人能接觸太極拳,進而圓滿健康快樂的人生。
影片欣賞:
大地和風 5分鐘養生太極系列 - 1 「養生太極八法」
大地和風 5分鐘養生太極系列 - 2「養生太極十三勢之一」
大地和風 5分鐘養生太極系列 - 3 「養生太極十三勢之二」
大地和風5分鐘養生太極系列 - 4 「養生太極十三勢之三」
慈濟內湖園區2019歲末祝福大地和風養生太極十三勢 - 5
大地和風之養生太極系列 「太極八式」
華邇街幼兒園2020畢業典禮大地和風之太極八式 - 1
華邇街幼兒園2020畢業典禮 大地和風之太極八式 - 2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
※鄭重提名推薦台灣南北兩位具代表性的太極武術家接力參加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太極武術名家 吳南宏老師(明因法師)
祥雲太極 邱敏祥老師
兩位老師與祖豪都是虔誠的佛弟子,亦是太極拳的鐵粉愛好者;對太極拳都有很深入的參悟,挑戰精彩可期,敬請期待。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第六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6

 

凡人有生必有死,生固欣然,死亦天命。
金庸 - 射雕英雄傳
善與人同、惜緣精進 - 太極槍/太極春秋大刀
在漫長的習武的歲月中,除了傅崑鶴老師教導外,緣份殊勝遇見許多位武林中的貴人、善知識給予祖豪俟機提點與教導,特藉此機會致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感恩:
陸關祥老師(教導鄭子太極拳、劍、太極樁功、基本功、推手);莊茂山老師(教導太極基本功、鄭干五禽戲、推手);林阿龍老師(教導太極推手);林清智老師(教導太極八段錦、推手、散手對練):洪傳獻老師(教導太極推手);黃裕盛老師(教導楊式32式太極刀、九九太極棒);蔡秀花老師(教導華佗五禽之戲);洪允和老師(教導陳氏太極拳、陳氏擖手);三師兄呂振鉅老師(教導太極推手);師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教導太極推手、太極春秋大刀);黃訓國老師(教導武禪太極槍、太祖對棍);王延仁老師(教導四路苗刀);李順進老師(教導六字訣氣功、達摩易筋經、苗刀一路),人生難得善因緣、起心動念惜果報,提攜之誼,銘感五內。
太極槍簡介:
槍在古代稱為矛,招式運用含括了:攔、拿、扎、劈、挑、掃、撩、撃、點、崩、截 .....等實戰技擊用法,有別於常見的兵器,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極為精妙獨到,攻防效果顯著,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諸多的用槍名將,最有影響的有:三國趙雲、隋唐羅成、大宋楊繼業、岳飛及大明戚繼光等兵家。
現代國術以刀、槍、劍、棍為四大器械,傳世槍法著名者有楊家槍法,而在臺灣常見者有少林槍、六合槍、太極十三槍、梅花槍等不勝枚舉。槍術基本技法以攔、拿、扎為主。槍杆外旋圈為攔,內旋圈為拿,攔拿為格檔防架技術,扎為刺擊動作,諺謂「槍扎一線」,正因槍之主要攻擊為直線的進出,輔以身法的運用,槍的技術風格有「槍似游龍」的說法。槍由槍頭、槍纓、槍杆組成,現今一般使用長度以短於本人立正直臂上舉的長度,並以能舞起槍花為度,一般稍短者,舞花槍較靈活,亞運武術賽之規定用槍屬此類。古時用槍較長,有丈二以上之大槍,其技法略異。
槍之槍頭多為鐵製,一尖兩刃有脊,長度約三寸至五寸間,槍頭型式多樣常見有霸王槍頭、柳葉槍頭、燕尾槍頭、六合槍頭、楊家槍頭、蛇茅槍頭、越雲槍頭等,槍纓在從前多為犀牛尾、犛牛尾製成,扎於槍頭底腰處(庫口),其作用是抖灑開來,以迷亂對方,兼用其擋血。槍桿部分以白臘杆為佳,古時也有鐵製槍桿。(部份資料引用自:國家教育研究院)
太極春秋大刀簡介:
春秋大刀又稱關刀,刀頭呈彎月形狀,刀身寬約17釐米左右,ㄧ般刀脊常綴有紅纓,此刀兩端配重均勻在中間處可以找到絕佳平橫點,使用起來力量重心操控良好力量分配勻稱,刀身寬短而重,木柄較長,從一米3左右到接近2米不等。
它是從騎兵馬上戰鬥中發展過來的冷兵器,最早出現在漢朝,柄長便於在戰馬上攻擊。大刀屬兵器中大型武器,須有充足飽滿的內氣和腰腿臂力,才能運用自如,劈、砍、推、斬、翻、滾、盤、壓,無不得其自然。
又因大刀殺傷力頗大,被譽為“百兵之帥”。
影片欣賞:
方祖豪2O19武禪太極13槍練習紀錄
方祖豪2019武禪二十四槍練習記錄
方祖豪2020武禪太極45槍練習紀錄
方祖豪2020基礎槍法練習紀錄
方祖豪2020太極春秋大刀練習記錄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



第五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5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强極則辱,謙謙君子,温潤如玉。
金庸 - 書劍恩仇錄
氣以直養、勁以曲蓄 - 太極大杆/太極棒
相傳楊澄甫宗師在楊健侯宗師辭世後,接下楊式太極傳承重擔,自知力有未逮逐攜帶長4米2的大杆ㄧ枝、相手(練習推手/散手的對象)一位,關門謝客閉關日夜苦學勤練,每日除了睡覺、吃飯時間外重覆練習抖大杆及實戰推手,五年後功力養成正式出關,引來許多慕名而來的道友爭相試手,果然都ㄧㄧ被震出數丈之外驚奇不已。
太極大杆是太極拳習練者全身整勁養成的功法之一,杆長一般為4米2以上,握把直徑則視練習者而異,通常在距手掌滿握略大一~二個指頭的寬度,惟現代居住環境限制通常會改以較短的大杆以便攜帶、存放,也因而降低了訓練效果;初學者若不得要領常因受傷而放棄練習甚為可惜,因此練習時務必以腰腿帶動杆體,以反作用力傷及肩頰。
特此感恩傅崑鶴老師教導楊式太極大杆;張超詣師兄指導楊式大杆雙人對練。
感恩黃裕盛老師教導九九太極棒。
太極大杆簡介:
太極大杆是太極器械中長器械重兵器的一種,歷代宗師均精此技法。 首先,大杆在太極拳中是提高太極功夫很好的輔助器械。拳諺講“身體不整,用杆校”,亦說明大杆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
大杆是手臂的加長,完全是按太極之理、陰陽變化之法而用,在杆的使用上要求“前手如管,後手如鎖”,在杆的運力上要求“前手用杆,後手用力”。其練習要領為精神集中,身體中正,身體與槍要成一整體,做到身靈、步活、手合、勁整,經長期不斷習練,可使習練者內勁大增,勁整渾圓,力達杆尖。 其次,大杆也是太極拳中功力訓練的最佳器械。拳諺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拳為武藝之源,功為百藝之基”、“光學不練功難精,光練不學意難通”、“一力降十會”等,說明功力訓練是武功的最基本要素,是所有技擊的根本。襠圓步穩,腰扭臂纏,以相當的內勁纏繞杆,身體突然發力,其長期習練對增長內勁、加大襠腰臂之爆發力、鍛煉耐力及強度的一種特有練習方法,是檢驗太極拳練習者襠、腰、臂力、周身結合、內勁飽滿程度的一種獨特方法。
九九太極棒簡介:
九九太極棒是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黃裕盛前理事長於任內重點推廣的太極競技項目,為中州陳峻峰老師所傳。
古時侯武術攻防狀況緊急時,武者通常會就地取材如隨手可得的雨傘、手杖、木棒、坐椅、農具等,做為防身禦侮的工具,依據所學的刀、槍、劍、棍技巧運用在這些護具上,九九太極棒即是在此背景下衍生的武術套路,功法招式中可看到與刀法、劍法、棍法相似之處,久練純熟街頭、荒野處處都是可用的武器,九九太極棒套路編排上可單練可雙人對練,是生活中實用有效的攻防器械。
影片欣賞:
方祖豪 2016 太極大杆基本功練習紀錄片
方祖豪2017九九太極棒練習記錄
方祖豪2017九九太極棒練習紀錄(慢板)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第四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4


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别,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金庸 - 神雕俠侶
躬行實踐、宏揚武道 - 太極刀/雙手刀
2010年緣份具足與師弟文禮兩人循古禮拜在傅崑鶴老師門下,正式接受楊式太極武術系統訓練,祖豪排行十二、文禮排行十三,師門內有如楊式太極研究院臥虎藏龍,每位師兄姊都是學有專精的太極高手,往後的七年每逢週日必風雨無阻趕到中壢訓練場參加團練,拜師入門除了展現堅定求學意志外,同時肩負楊式太極武道未來的傳承責任。
特此感恩傅崑鶴老師無私傳授、教導;感恩六和拳社全體師兄弟姊妹的提攜與關照;感恩同期師弟文禮相互鼓勵ㄧ起渡過七年的養成期。
楊式傳統太極刀簡介:
楊式傳統太極刀又稱十三勢刀,是楊家太極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它是以太極拳的方法、要求、風格、特點和應用來進行培訓的刀術。
該刀法刀式不多,但式式均能化人攻人尤爲神妙,有砍、剁、戳、劃、刮、撩、紮、捋、劈、纏、扇、攔、滑等十三字訣和砍剁、刺紮、戳豁、撩腕八種刀訣。
楊式太極刀頗爲深奧,保持了刀術套路矯健,勇猛的特色,但又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其動作速度柔和平穩,行雲流水,動作勁力內勁飽滿,剛柔相濟,動作氣勢中正舒展,敏捷輕靈,動作銜接進退相隨,開合相接。
刀訣:
七星跨虎交刀勢 騰挪閃展意氣揚
左顧右盼兩分張 風卷荷花葉內藏
玉女穿梭八方勢 三星開合自主張
二起腳來打虎勢 披身斜掛鴛鴦腳
順水推舟鞭作篙 下勢三合自由招
左右分水龍門跳 下和攜石鳳還巢
※ 1943 年陳炎林《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之楊式太極三十二式刀簡介:
太極刀。一名十三勢刀。有十三字訣。砍、刴、剗、截、刮、撩、扎、捛、劈、纏、搧、攔、滑。為昔日楊家太極拳術中著名器械之一。刀式不多。惟式式均能實用。而化人攻人。尤為神妙。令人不可測度。相傳楊健侯時。有著名神刀張某者。與楊交手。楊僅以拂塵代刀。張前進未及一步。刀遂被黏住。竟無一刀出手。可見楊家太極刀之深奧也。惜乎迄今得正傳者少。如廣陵散幾成絕調矣。著者不願珍秘。特將斯刀練法及用法。詳加闡明。以供好此者作為借鏡。太極刀在練時或用時。皆以腰腿為主動樞紐。刀之進退。腰腿相隨。用刀猶如用手。上下、前後、左顧、右盼、周身一致。其間不可稍有斷續。尤不能以力運刀。(如手臂拙力使刀運轉等)恐因拙力。(卽呆力)則己身內勁閉於骨內。不克運行於外。遂有運轉不靈之弊。務須以刀引出己身內勁。使周身內勁及精氣神運於刀上。如水銀裝於其內。運用達於刀尖。收之至尾。故楊家前輩練習太極刀。有重咸在五斤以上。蓋欲由重刀之轉動。引出本身內勁。倘渠運此重刀。僅以手而不用腰腿。試問其能神速乎。故學者之練習太極刀。非以腰腿勁運轉不可。至於沾黏等勁與徒手拳式同。否則不能成為太極刀正宗也。
影片欣賞:
方祖豪2016楊式三十二式太極刀練習紀錄片
方祖豪2020楊式太極三步追風刀練習記錄
方祖豪2016楊式太極十三刀練習記錄
方祖豪2015楊式傳統太極刀練習紀錄片
方祖豪2020太極刀基本功 - 舞花 練習紀錄
楊式太極三步追風刀教學版合輯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第三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3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金庸 - 神雕俠侶
借劍攝心、慈悲練劍 - 太極劍/三才對劍
劍是我國古代主要短兵器之一,被譽為“百兵之君”、“短兵之王,其動作輕快瀟灑富有韻律,不但可用於防身自衛,文人雅士還喜歡以舞劍作為鍛煉身體、陶冶情操以及借劍抒情。
中國的劍也被古人作為一種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斬妖驅邪的珍寶,劍為雙面利刃,也往往讓人望之生怯而產生誤解,現代人練劍除了是武術器械訓練入門的必修項目外,亦是做為修心養性提高專注力與覺察力的修練方法,劍為心境的延伸,持劍者應以意帶劍,劍隨氣動,隨時覺察身、心、靈的唯妙變化,借劍攝心、以慈悲練劍。
特此感恩傅崑鶴老師教導楊式傳統太極劍、鄭子太極劍、三才對劍。
楊式傳統太極劍簡介:
楊式傳統太極劍五十一式,隸屬楊式太極拳的延伸,其動作要領都和楊式傳統太極拳一致的,演練時要求柔和緩慢、圓活連貫、虛實分明、輕靈沉穩,在技擊上講究以柔克剛、以迂為直、捨己從人、後發先至。 此外,不但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還要“以身運劍,劍神合一”,在劈、點、挑、刺的瞬間,可以適當加快速度,顯得更有氣勢,如果用長劍穗,還要考慮劍穗運轉的靈活性與美觀性,既要運劍又要運穗。
楊式太極劍亦稱“十三勢劍”,是以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十三字劍法命名的,十三式以八五之數配八卦五行,實際劍法並不限於十三字、楊澄甫宗師曾形容楊式太極劍:劍氣如虹、劍行似龍、劍神合一、玄妙無窮。
鄭子太極劍簡介:
鄭子五十四式太極劍是五絕老人鄭曼青大師,緣自太極拳哲學、醫學、力學精義,續闡揚太極拳道,自傳統楊式劍法中稍做變化而成,其動作迅速敏捷,步伐轉換輕靈,劍法鬆柔沉穩,神形內斂、柔和緩慢、圓活連貫、虛實分明,易記易學,亦可運用沾黏連隨不丟不頂練習雙人對劍,非常適合熟悉鄭子太極拳功架的愛好者,對於精進拳道之進階訓練。
三才對劍簡介:
三才對劍屬於內家劍,民國初年由李景林老師創編,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該劍理論深邃,融合了道家的陰陽學說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三才對劍是一種融合少林劍與太極劍特點於一身的劍法,套路流傳於民間,觀賞性和技擊性都很強,但是會練這種劍的人卻不多,三才對劍比太極劍快,但比少林劍慢,剛柔相濟,需要舞劍者雙手交替舞劍,劍花讓人眼花繚亂,舞劍者閃轉騰挪,身形快而不亂,劍法淩厲而舒展,透出一種寒氣逼人的美。它吸納了以剛見長的外家劍少林劍的特點。掌握精髓後,習劍者不但有劍時可以攻防,無劍時拳劍相通,也可以達到健體防身的目的。
影片欣賞:
方祖豪2016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太極劍競賽記錄
方祖豪2020鄭子太極劍練習紀錄
方祖豪2017三才劍單練紀錄
方祖豪2016全國樂活盃楊式太極劍競賽紀錄片
方祖豪 、劉素玉 ,2014楊式傳統太極劍表演記錄
方祖豪2019舞花劍練習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