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有生必有死,生固欣然,死亦天命。
金庸 - 射雕英雄傳
善與人同、惜緣精進 - 太極槍/太極春秋大刀
在漫長的習武的歲月中,除了傅崑鶴老師教導外,緣份殊勝遇見許多位武林中的貴人、善知識給予祖豪俟機提點與教導,特藉此機會致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感恩:
陸關祥老師(教導鄭子太極拳、劍、太極樁功、基本功、推手);莊茂山老師(教導太極基本功、鄭干五禽戲、推手);林阿龍老師(教導太極推手);林清智老師(教導太極八段錦、推手、散手對練):洪傳獻老師(教導太極推手);黃裕盛老師(教導楊式32式太極刀、九九太極棒);蔡秀花老師(教導華佗五禽之戲);洪允和老師(教導陳氏太極拳、陳氏擖手);三師兄呂振鉅老師(教導太極推手);師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教導太極推手、太極春秋大刀);黃訓國老師(教導武禪太極槍、太祖對棍);王延仁老師(教導四路苗刀);李順進老師(教導六字訣氣功、達摩易筋經、苗刀一路),人生難得善因緣、起心動念惜果報,提攜之誼,銘感五內。
太極槍簡介:
槍在古代稱為矛,招式運用含括了:攔、拿、扎、劈、挑、掃、撩、撃、點、崩、截 .....等實戰技擊用法,有別於常見的兵器,其長而鋒利使用靈便,取勝之法極為精妙獨到,攻防效果顯著,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故稱為「百兵之王」。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諸多的用槍名將,最有影響的有:三國趙雲、隋唐羅成、大宋楊繼業、岳飛及大明戚繼光等兵家。
現代國術以刀、槍、劍、棍為四大器械,傳世槍法著名者有楊家槍法,而在臺灣常見者有少林槍、六合槍、太極十三槍、梅花槍等不勝枚舉。槍術基本技法以攔、拿、扎為主。槍杆外旋圈為攔,內旋圈為拿,攔拿為格檔防架技術,扎為刺擊動作,諺謂「槍扎一線」,正因槍之主要攻擊為直線的進出,輔以身法的運用,槍的技術風格有「槍似游龍」的說法。槍由槍頭、槍纓、槍杆組成,現今一般使用長度以短於本人立正直臂上舉的長度,並以能舞起槍花為度,一般稍短者,舞花槍較靈活,亞運武術賽之規定用槍屬此類。古時用槍較長,有丈二以上之大槍,其技法略異。
槍之槍頭多為鐵製,一尖兩刃有脊,長度約三寸至五寸間,槍頭型式多樣常見有霸王槍頭、柳葉槍頭、燕尾槍頭、六合槍頭、楊家槍頭、蛇茅槍頭、越雲槍頭等,槍纓在從前多為犀牛尾、犛牛尾製成,扎於槍頭底腰處(庫口),其作用是抖灑開來,以迷亂對方,兼用其擋血。槍桿部分以白臘杆為佳,古時也有鐵製槍桿。(部份資料引用自:國家教育研究院)
太極春秋大刀簡介:
春秋大刀又稱關刀,刀頭呈彎月形狀,刀身寬約17釐米左右,ㄧ般刀脊常綴有紅纓,此刀兩端配重均勻在中間處可以找到絕佳平橫點,使用起來力量重心操控良好力量分配勻稱,刀身寬短而重,木柄較長,從一米3左右到接近2米不等。
它是從騎兵馬上戰鬥中發展過來的冷兵器,最早出現在漢朝,柄長便於在戰馬上攻擊。大刀屬兵器中大型武器,須有充足飽滿的內氣和腰腿臂力,才能運用自如,劈、砍、推、斬、翻、滾、盤、壓,無不得其自然。
又因大刀殺傷力頗大,被譽為“百兵之帥”。
方祖豪2019武禪二十四槍練習記錄
方祖豪2020武禪太極45槍練習紀錄
方祖豪2020基礎槍法練習紀錄
方祖豪2020太極春秋大刀練習記錄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