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第五天FB武藝提名挑戰12-5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强極則辱,謙謙君子,温潤如玉。
金庸 - 書劍恩仇錄
氣以直養、勁以曲蓄 - 太極大杆/太極棒
相傳楊澄甫宗師在楊健侯宗師辭世後,接下楊式太極傳承重擔,自知力有未逮逐攜帶長4米2的大杆ㄧ枝、相手(練習推手/散手的對象)一位,關門謝客閉關日夜苦學勤練,每日除了睡覺、吃飯時間外重覆練習抖大杆及實戰推手,五年後功力養成正式出關,引來許多慕名而來的道友爭相試手,果然都ㄧㄧ被震出數丈之外驚奇不已。
太極大杆是太極拳習練者全身整勁養成的功法之一,杆長一般為4米2以上,握把直徑則視練習者而異,通常在距手掌滿握略大一~二個指頭的寬度,惟現代居住環境限制通常會改以較短的大杆以便攜帶、存放,也因而降低了訓練效果;初學者若不得要領常因受傷而放棄練習甚為可惜,因此練習時務必以腰腿帶動杆體,以反作用力傷及肩頰。
特此感恩傅崑鶴老師教導楊式太極大杆;張超詣師兄指導楊式大杆雙人對練。
感恩黃裕盛老師教導九九太極棒。
太極大杆簡介:
太極大杆是太極器械中長器械重兵器的一種,歷代宗師均精此技法。 首先,大杆在太極拳中是提高太極功夫很好的輔助器械。拳諺講“身體不整,用杆校”,亦說明大杆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
大杆是手臂的加長,完全是按太極之理、陰陽變化之法而用,在杆的使用上要求“前手如管,後手如鎖”,在杆的運力上要求“前手用杆,後手用力”。其練習要領為精神集中,身體中正,身體與槍要成一整體,做到身靈、步活、手合、勁整,經長期不斷習練,可使習練者內勁大增,勁整渾圓,力達杆尖。 其次,大杆也是太極拳中功力訓練的最佳器械。拳諺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拳為武藝之源,功為百藝之基”、“光學不練功難精,光練不學意難通”、“一力降十會”等,說明功力訓練是武功的最基本要素,是所有技擊的根本。襠圓步穩,腰扭臂纏,以相當的內勁纏繞杆,身體突然發力,其長期習練對增長內勁、加大襠腰臂之爆發力、鍛煉耐力及強度的一種特有練習方法,是檢驗太極拳練習者襠、腰、臂力、周身結合、內勁飽滿程度的一種獨特方法。
九九太極棒簡介:
九九太極棒是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黃裕盛前理事長於任內重點推廣的太極競技項目,為中州陳峻峰老師所傳。
古時侯武術攻防狀況緊急時,武者通常會就地取材如隨手可得的雨傘、手杖、木棒、坐椅、農具等,做為防身禦侮的工具,依據所學的刀、槍、劍、棍技巧運用在這些護具上,九九太極棒即是在此背景下衍生的武術套路,功法招式中可看到與刀法、劍法、棍法相似之處,久練純熟街頭、荒野處處都是可用的武器,九九太極棒套路編排上可單練可雙人對練,是生活中實用有效的攻防器械。
影片欣賞:
方祖豪 2016 太極大杆基本功練習紀錄片
方祖豪2017九九太極棒練習記錄
方祖豪2017九九太極棒練習紀錄(慢板)
我們兒時都有一個武俠夢 ~
為了保家衛國、濟弱扶貧,求學階段分別接觸空手道、柔道、角力、螳螂拳,從軍期間又學習了跆拳道、擒拿術、自由博擊;惜年少輕狂迷五術、玩樂器、瘋潛水興趣過於廣泛,均未能好好珍惜機緣深入武術的專研,時值壯年緣份具足參加時中學社鄭子太極拳訓練班,在上課的第二週就懊悔不已:「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這麼晚才知道」此後ㄧ頭栽入我的太極人生,冬去春來轉眼十餘寒暑已逾耳順之年,壯年習拳少了年輕人的精力與爆發力,但卻多了歷經歲月滄桑粹練的覺察力,只有肯深入參悟太極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太極所帶來的「好」,舉凡太極與待人接物、做人處世、工作、生活、養生、技擊、休閒、美學、禪修、茶道、射藝、琴藝、登山、慢跑、潛水 ...... 的關係,從此太極與我的生命幾乎密不可分;藉此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善知識關愛與提攜,因太極而跨越無明籓籬,豐富自在生活的資糧。
我即將挑戰連續12天釋出一些武術生活中的圖片、視頻或是學習武術難忘的經驗,12天內我也將提名一至二人接受同樣的挑戰,透過武藝生活分享,讓更多朋友瞭解武術的美好。
玉捨齋太極禪道場‧太極茶人‧方祖豪
※ 感謝楊式太極同門師兄弟「武勁太極郭宏志老師」提名推薦。